拿抗战当玩笑?男同志大油头,女战士超短裙,麻烦你们尊重历史!
发布时间:2024-11-02 10:42 浏览量:4
《雷霆战将》从热播剧到紧急下架的48小时内发生的事件。
当各大社交平台都在刷屏“又一部抗战神剧凉了!”的消息时,我正追看《雷霆战将》的大结局。谁知这部剧还没播完,就被湖南卫视紧急叫停了。
请允许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说。
电视剧里战火纷飞时代,张云龙和高伟光的令人惊叹的造型让人记忆深刻。他们的背头整理得井井有条,发蜡的光亮程度简直比清朝官员的发油还要亮。
更让人赞叹的是他们的军装,干净整洁,每一寸都满溢着英勇的气概。毅然挺立在枪林弹雨中,竟连一丝血迹都未曾留下,连一个微小的划痕都未曾出现。
这这究竟是战场还是摄影棚?仿佛每一个人随时准备登上男装杂志的封面。
"战场变T台,打仗变走秀"这事儿既可气又可笑。他们是特种兵吧,造型比相亲还要精致;说他们是模特吧,却又拿着枪装老成。这设定让人怀疑编剧是不是拿错了抗战剧本和偶像剧本,真的是不伦不类。
这部电影中最离谱的因素是战斗场面。主角们仿佛都自带“主角光环”,屏幕上的子弹会故意跟着他们走,而不去射中别人。
简单地说,如果我爷爷看到这样的抗日电视剧,肯定会气得把拐杖扔掉。在那个年代,真正的军人没有时间去研究发型,更别提保持衣服一尘不染了。他们面对的可是真枪实弹,真金白银的生死考验,绝不是今天那些把战争都拍成走秀形式的影视剧能比的。
说实话,湖南卫视这次的紧急叫停,与其说是被迫下架,不如说是对观众们的一个交代。这种不尊重历史、不尊重观众的创作方式确实应该好好反思反思。
然而,这部剧最讽刺的是它的宣传语:"还原真实的抗战历史"。
对比一下《亮剑》中的李云龙,再看《雷霆战将》里的这些所谓的“时尚博主”,差距确实是明显可见的。
48小时内,该片从热播到下架,这给整个影视圈都敲响了警钟:抗战剧不是儿戏,历史更不容胡闹。要么就认真拍,要么别碰,至少这样不会抹黑历史。
对于抗战题材,我们必须严格要求,不能嘻嘻哈哈地拿它开玩笑,更不能把它当成博取流量的工具。因为这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历史,我们应抱着敬畏之心去对待。
那些年,我们曾追崇过的真英雄。
提到抗战剧,80后90后肯定都不陌生,那就是《亮剑》里的糙汉子李云龙。他的真实感十足,皮肤上的皱纹都是真真实实的,军装上的尘土仿佛还带着战场的硝烟味。
最为奇特的是他始终只穿那几件军装,磨损严重的衣服上还有诸多补丁。尽管如此,这些看似破旧廉价的军装却展现出了他硬朗的气质。
这才是真实的战争年代的样子!与现在的抗战剧中男主角散发出的香水味形成鲜明对比。
再看看《我的团长我的团》,《雪豹》这两部经典作品里的士兵们,没有谁整天顾影自怜,也没有谁在战壕里还不忘整理发型。
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军人,拥有鲜活的生命,也承受着无尽的苦难。你还记得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那场雪地行军戏吗?演员们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让人看了都会感到心寒。
历史的真实感在此体现啊!战争怎么可能像看电视剧那样那么好看呢?影视剧里的战场光鲜亮丽而真实战场肯定是血肉之躯的拼杀。
每次重温《亮剑》,见到李云龙那张饱经沧桑的面容,我心里就有一股特别的踏实感。他那一副不修边幅、朴实无华的样貌,给人一种特别的真实感。
他身穿破旧的军装,蹲在战壕里啃干粮的样子,那股子泥腥气,才是真正军人该有的样子。
如今的观众为何总是怀念诸如《亮剑》这类老剧?因为这些剧中的细节符合历史考据,经得起推敲。比如《雪豹》里的装备道具都是严格按照历史来的。
演员们在开枪时的动作,包括握枪的姿势,以及弹壳的掉落声,都力求真实地还原。
你看这些经典作品,哪个不是导演用心拍的?他们费尽心思去还原那个年代的生活细节。从军装款式到武器型号,从台词用词到表情拿捏,每一项都体现了极致的严谨和专注。
现在的抗战剧,说反观吧,就像逛淘宝买军装在里面谈风花雪月那样。
记得有位老兵看完新版抗战剧后曾感慨道:"这根本不是我们经历过的战争。"这句话让人听了心酸不已!历史是用血泪写成的,而不是用来哗众取宠的。
所以说,经典抗战剧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尊重历史,尊重那段时间的风风雨雨,更尊重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他们以最朴实的方式讲述了最能触动人心的故事。
这才是抗战剧该有的真实面貌,这才是我们应该铭记的历史。你说对吗?
"神剧"的制作团队究竟从何获得了从轻功到手撕的勇气呢?
说到"神剧",就得提提最近"老来得粉"的魏大勋主演的《蝶影》了。
你敢信?剧里的女特务个个都是轻功高手,轻功了得,连头发丝都不带乱的。她们穿着风衣,能从二楼跳下来,简直就是一个个武林高手。
相较而言,《一个鬼子都不留》这部剧在"神剧"的道路上更是冲破了天际。主角团队的战斗力仿佛被永久地加到了最大,居然直接用石头、弹弓、杀猪刀就能打退敌人。
这些"神剧"编剧和导演是怎么想的?是觉得观众都没有脑子吗?正常人都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是血淋淋的现实。可到了他们手里,战争成了儿戏,成了玄幻小说。
这些"神剧"层出不穷的原因就是有市场,制片方发现观众喜欢看热闹和主角开挂,于是就放飞自我,把抗战剧拍成了玄幻剧。
说实话,看到那些抗战剧时,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些想法:如果被我们的抗战英雄前辈看到了,会有什么反应呢?我真的无法确定,因为他们是以生命为代价换来今天的和平。
或许他们会提前从坟墓里跳出来。
更可怕的是,这种“神剧”似乎还在不断的进化。
有人说我过于较真,认为这不过是娱乐罢了。然而,抗战这种题材难道可以拿来如此娱乐吗?这是我们民族的伤痛啊!
这些所谓的“神剧”的出现,实际上反映出的是整个影视圈的浮躁之气。为了追求所谓的较好收视率和热度流量,编剧们甘愿冒着被批评的风险,创作出毫无逻辑甚至离奇的剧情和角色设定。
这并不是创新,而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希望能够尽快让这股"神剧"风潮过去,让那些真正做历史、讲故事的好作品重新回归。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只是在糊弄,最终只会糊弄到自己。
小鲜肉和硬汉戏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演员选角这事情,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看《喋血孤岛》里的刘恺威,演技出色得把特工教官都演成了霸道总裁。
一眼望过去,满眼都是《千山暮雪》的即视感。
我再强调一下《向着炮火前进》里的吴奇隆,即使他演的是土匪能加入八路军,但他的造型和表情,怎么看都像是在演偶像剧的男主角。
他的头发总是一丝不苟,表情总是保持着冷冷的范儿,好像随时准备撩女孩。
如今的抗战剧究竟怎么了?选角时只看脸却不注重演技。
说白了,这就是市场的问题,制片方觉得请一个小鲜肉主演自带流量,收视率就能保证,可是他们考虑到了演技了吗?那些僵硬的台词,夸张的表情,浮夸的动作,这些都让人尴尬癌都犯了。
他们打仗的模样就像是在拍武打戏,握枪的姿态都是错的,这哪像打仗,分明是拍网红视频的模样!让人疑惑究竟是剧组没有军事指导,还是演员们压根没把这当回事。
年轻演员当然也可以演抗战剧,但关键在于需下功夫,老一辈演员在出演抗战剧前,都需要体验生活、了解历史、揣摩角色!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给这些年轻演员提些建议:与其到处接戏刷存在感,不如沉下心来好好琢磨演技。
观众的判断力是惊人的,而作为一名演员,你的真实表演能力直接决定了你所饰演的角色是否能够真正打动观众的心。那些仅仅依赖外表的表演,虽然可能短暂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却很难长期维持观众的兴趣。
话说回来,如果真正想在演艺圈站稳脚跟,特别是想要挑战抗战题材这类主旋律的戏,是非要有真功夫不可的。要么就别接这种戏,要么就得实打实地锻炼起来。
我们拍摄抗战剧是为了纪念那段历史、缅怀那些英烈,而非哗众取宠或圈粉。
回归抗战剧的本真:应该有的样子。
最近这句话火了:"尊重历史,还原历史。"
现在的抗战剧存在两种问题:一是过于注重颜值,二是过度依赖特效。剧本的编写和服化道的设计也显得过于玄幻和时装化,与历史真实相差甚远。
我爷爷经常感慨,那个年代的军人,更别说抹发蜡了,平时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拍好抗战剧关键要有态度。首先,剧本得真实,不能为了博眼球而瞎编乱造。选角上,颜值固然重要,但演技更是决定性因素。
服化道必须严谨,不能为了美观而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直接来说,抗战剧就是在讲述历史和展示记忆。对于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我们应当用尽心力去还原他们的故事,而非草率对待。
如今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电视剧了解历史。
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拍摄抗战剧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要对那段历史负责,对那些英雄们负责,更要对观众们的期待负责。
展望未来,抗战剧的存在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我们有很多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有很多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只要认真去对待,必定能刻画出优秀的作品。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抗战剧并不是儿戏,历史也不是戏言。要么就别拍,要拍就得认真拍。别再让那些"雷剧"毁了这个题材,也别再让观众对抗战剧失望了。
严肃认真的抗战剧是对历史的致敬和对英雄的缅怀,这才是它们应有的模样。这种抗战剧是我们该追求的方向。
你觉得呢?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些用心拍摄、还原历史的好作品重新回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