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有的大学的“超短裙”都快盖不住屁股了
发布时间:2024-08-31 01:00 浏览量:5
说这个话题,有一定风险,可能会被举报。我不希望自己的号大火,但也不想被限流。
但这些话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遇到太多,有些高校为了挣钱,有的高校为了投档线,有的高校挣钱还想“立牌坊”,利用家长的信息差,把“超短裙”穿的时尚又时髦,真的都快要盖不住屁股了。
有人说,上大学是一种情怀,是人文素质提升,不能用就业绑架大学。亲,如果上大学不花钱,如果不是12年艰辛努力考取,可以是情怀。大家辛辛苦苦十几年,花了父母毕生的积蓄,最后不谈就业,那不是耍流氓吗?
普通家庭的孩子,上大学就是为了就业,这样说没啥丢人的。谴责快要盖不住屁股的”超短裙“也是提醒大家要注意的。
有一个著名的裙长理论(Hemline theory),是1920年由美国经济学者乔治泰勒(George Taylor)提出,主要内容是:女人的裙长可以反映经济兴衰荣枯,裙子愈短,经济愈好,裙子愈长,经济愈是艰险。
高考录取“超短裙”是上海某985大学发明的,最早出现在2016年高考。当年,这个大学把自己的冷门专业放在了本科提前批,把主流专业放在了本科一批,当年本科一批投档分数线较高,公布出来后非常漂亮。
从2016年开始,不少大学开始步这个大学后尘,“超短裙” 高校将大量且冷门的专业进行重新包装或直接放入提前批进行招生,进而缩减统招名额以及投放热门专业,借此维持较高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和生源质量。为什么要如此处理冷门专业?因为冷门专业填报人数少,生源少,因此填报考生的分数难以保证都是高分,直接统招会拉低学校的分数线。而且,高校大多不公布提前批和自主招生的录取情况,仅公布统招录取数据(统招数据比较好看),这就会维持一个较高的统招分数线和学校的名气,以保证统招学生足够优质。
“超短裙”从此被大学穿的各种类型、各种花色、各种魅力四射,引无数考生为此”而折腰“。
但好景不长,从2021年开始,各省教育考试院录取出台规定,任何高校不允许把非特殊类专业放在提前批招生,老的“超短裙”在大多数省份戛然而止,
老的“超短裙”穿不了,大学开始想新的办法,2024的“超短裙”更加隐蔽。说实话,这些高校能想出来这种办法,真的也是蛮拼的。
花色一:冷门专业放到"三大专项"。国家专项、院校专项和地方专项是国家为照顾贫困落后地区在2014年推出的高校录取政策,规定部分区域的部分学生可以填报,也是这些地方孩子们实现高考逆袭的途径。但2024年的三大专项招生计划大家可以看看,超过五成计划都是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小语种、经济学、国际贸易、土木、建筑、医学技术类等非热门专业,甚至把低分专业全部放在三大专项,保护这个大学本科一批的投档位次。
大家翻看各地国家专项计划和院校专项计划,经济类、管理类、文科类专业较多,超过五成专业计划都是大学的低分专业,不是家长和考生想要的专业。大学的本意是“超短裙”,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省份把国家专项和院校专项都放在本科一批之前录取,家长和考生并不买账。部分家长和考生被“超短裙”蒙蔽录取了,也有考生冷静的等本科一批。河南2024年,国家专项征集志愿,一大堆985、211赫然在列就是明证。
也有聪明的大学,把低分专业放到地方专项,因为地方专项放在本科一批之后录取,考生没有其他保护措施,只能接受专业调剂。如此操作,成功拉高了该校本科一批的投档位次。某中部211大学,其德语、日语、旅游管理等低分专业在本科一批没有安排一个招生计划,全部放在了地方专项批次,成功保证了本科一批投档分数,也做到了低分专业低分揽学生。
花色二:无限扩招热门专业。家长要什么,学校就大幅度招这个专业的学生,师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等必要的教学质量保障就不考虑了,就是主打招生计划多。
文科的历史学这几年就业形势好,某师范大学在河南就投放了200多个计划,另外一个师范大学投放了180个计划,占到了这些大学师范类文科专业的计划数第一。突然放大的招生规模,4--7年后的就业形势会如何?
工科的强电弱电计算机(电气工程俗称强电,电子信息类俗称弱电)被家长和考生看好,学校就不限量投放。河南某大学软件工程在河南投放了1980个招生计划,其他高校软件专业招生计划基本都在500人以上,仅河南本土高校在本科一批,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学院每年的招生规模就超过了9500人,每生每年学费1万2,招生规模这么大,如何培养?几年之后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如何就业?
花色三:学费越来越高。高收费是大学绕不开的话题,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一般建议家长考虑高收费。一是专业少,更有保障;二是提高院校层次。
但2024年,很多高校的高收费越来越看不懂。一方面经济形势不好,家长确实没钱,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操作有点一言难尽啊。
学费待定,打电话告知不知道,等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才发现,有点高,一年3--5万,经济承受不起。
1--3年必须出国读,不出去也要交费。招生计划标注不明显,但招生章程注明了。可惜,很多家长和考生没有看招生章程的习惯,结果拿到通知书才知道结果。某考生收到天津某大学通知书才发现,有一年必须出国,费用是9千英镑,联系大学,学校告知,章程有标注,可有几个家长和考生有看章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