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 “国风”来矣!平职学院“大思政课”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侧记
发布时间:2024-09-27 02:04 浏览量:8
梳着“九骑仙髻”,身着清新淡雅的“月色裙”、华丽炫目的“孔雀翠衣”,在圆月叠加月宫图案的背景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平职学院)2023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祖艺萌扮如仙女,与9名女同学共同演绎“霓裳羽衣舞”。
这一幕出现在日前平职学院图书馆7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舞蹈开始前,该校朗诵社团3名学生朗诵《长恨歌》,以旁白方式讲述白居易对该舞复现的想法等,并对舞蹈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进一步加强了观看学生对盛世气度、从容之美的联想。
你一定想不到,这是该校的一节思政课。“转移”课堂,“增加”老师,融入“国风”,这节“改良版”思政课迅速冲上该校的论坛热搜。不少同学留言“思政课竟然可以这样上”“我也想上这样的思政课”……
被问到冲上热搜的这个话题,该校党委书记毕晓阳说:“作为职业院校,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要‘又红又专’,除了要技能突出,还要品德高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是有效帮助学生脱颖而出的核心素养。”
职业类院校如何以传统文化为抓手上好“大思政课”?9月18日,记者来到平职学院寻找答案。
创新思路:将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
作为省内领军职业院校,平职学院由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主办,多年来致力培养技术优良、专注专一且具有创造性的“技术工匠”。
从去年3月份开始,该校将传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学习,进而将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年多来,该校通过开设传统文化体验课程、成立相关社团、定期组织相关活动等方式为学生上好“大思政课”。该校聘请了省内22位传统文化领域名师学者到校指导或举办专题讲座,并先后开设了讲授《论语》《孝经》《道德经》《史记》的传统文化课程和“《西游记》的智慧启迪”“《老子》的智慧人生”“趣谈文学名人”的传统文化类选修课,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以人为本: 讲“接地气”的“大思政课”
思政课被称为“高校第一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可是,多年来,因为思政课“简单灌输”式的说教,学生也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犯瞌睡的情况。一名同学说:“国家的这些大政方针,总感觉跟我个人关系不大。”
当思政课“改变”之后,学生的评价也变了。9月18日下午第7节、第8节课,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崔小珂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该校传统文化基地。60余名学生正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青年教师孙沛,听他在展板前讲述“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讲述完毕后,学生进入了60分钟体验环节。孙沛给每名学生发了一张纸,要求他们在体验过后,由“社团老师”盖章,才算完成课程。在一片说笑声中,学生成群结队前往茶艺室、古乐室、箭术馆、古礼室、书画室等处体验“六艺”。
在这节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题的思政课上,理论与实践已然被打通。在古礼室,身着黑色汉服的2022级空乘专业五年制学生申正浩正在给刚换好汉服的5位同学讲解示范“古代揖礼”。只见他腰部挺直,将双手叠放于胸前,大拇指内扣,身略前倾,动作一板一眼。
箭术馆内,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2022级煤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张庚辰讲关于“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他说:“古人的射箭之道,讲究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时下人们喜欢传统射箭运动,更多的是享受那种汇聚心神、修炼身心的过程……”随后,在“社团老师”的“一对一”指导下,学生们缓缓拉开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崔小珂表示,这节思政课的“社团老师”是由在社团内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的。为了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接受“沉浸式”熏陶,学校已购置1000多套汉服,各类相关设备也在持续升级中。
课后,记者在书法社团遇到一名2022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他叫阮双龙。阮双龙说,他是在思政课的体验环节中喜欢上书法的。之后,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书法社团。
阮双龙告诉记者,到三苏园景区开展社团活动的情景让他记忆犹新。他从小在平顶山郏县长大,踏进园区,眼前的景象很熟悉,但又有着不同的感受。老师带领他们重点在“东坡碑林”进行了学习。进入“东坡碑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毛体”书写的苏轼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阮双龙至今仍记得老师说的话:“毛主席的字像他的人一样,豪迈豁达,无论面对何种困境,从来没有气馁过……”他探究其中,有了自己的认识——人生需要坚强乐观,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如此。
“我们管这样的实践课堂叫‘行走的大思政课’。结合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带来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场景、一个人物甚至一个物件都可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崔小珂说。
不懈探索:打造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课”
文科老师讲传统文化不稀奇,可你见过理工科老师也讲传统文化吗?该校要求理工科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结合专业教学合理嵌入育人要素,真正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参观完传统文化基地,崔小珂带领记者来到机电液气一体化综合实训室。本以为专业的工科知识会让人不好理解,可入耳的却是一则关于“庖丁解牛”的国学故事。
故事讲完后,该校机电工程学院教师李全胜提问“为什么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引导学生在“道”和“术”两个层面下功夫,要求他们做事找方法、找规律的同时,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理解庖丁养刀之法,必须熟练掌握设备的运转原理,并且对设备结构了如指掌。之后,他又将匠人技艺高超的原因归结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告诉学生爱岗乐业是干好技术工作的基础,要干一行爱一行。只要做到了这些,身处任何岗位都能发光出彩、干出成绩。
据介绍,该校每一位理工科老师都会讲国学小故事,因为每一门课程都承载着育人的重任,而“大思政课”更加注重全课程育人的“大兵团作战”。
截至目前,该校已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题的思政课50余节,覆盖全校6000余名学生。(蔡长伟 李佩珊 李创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