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最后的时尚女王
发布时间:2024-11-29 08:00 浏览量:4
《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 [美]卡罗琳·韦伯 著 马睿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这幅由让-巴蒂斯特·戈蒂埃-达戈蒂创作于1775年的油画中,玛丽·安托瓦内特身上雍容华贵的蓝色礼服有着宫廷大礼裙的宽圈环裙(垫臀衬裙)和紧裹在身上的紧身上衣,再套上一件完美无瑕的王室衣物:一条貂皮镶边的拖曳长裙,上面绣着金色的百合花。百合被藏在裙子的皱褶中,给了它一种意外的鲜嫩清新之气。
玛丽·安托瓦内特1791年6月与家人一起逃离杜伊勒里宫时,她的装扮包括一件低调的深棕色连衣裙、一个大披肩和一顶礼帽。然而在这幅由革命派艺术家勒·叙厄尔创作的版画中,逃亡王后却穿着她标志性的白色长裙,头戴草帽。在八年前维杰-勒布伦的《身穿高勒裙的王后》引发的丑闻中,愤怒的公众将乡村化的装束解读为玛丽·安托瓦内特不守王后礼节的证据。通过重提这条裙子,勒·叙厄尔再度唤醒大众对王后恶名的关注。
玛丽·安托瓦内特最后的时尚姿态,意味深长地将她一生错综复杂的服装历史浓缩在了能够引发不同联想的单一颜色中:白色。
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有这样一幕,在巴士底狱窗边一个身穿红衣捧着头颅的无头女人在吟唱,她就是法国大革命前的最后一位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这身看似“血腥玛丽”的疯狂模样只是文学艺术的加工,围绕在玛丽王后周围有着真真假假很多故事,这也让玛丽王后在西方世界可谓家喻户晓,究竟她是个怎样的人?哪些故事是真哪些故事是假?文化学者卡罗琳·韦伯另辟蹊径以其著作《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从服装政治的独特角度,深入剖析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自14岁踏入法国至38岁被革命者处决的传奇一生,同时重新勾勒了法国大革命的宏大背景及其波澜壮阔的进程。
玛丽不仅引领了法国的时尚潮流,更对当时法国乃至欧洲在服饰与礼仪上的保守观念产生了强烈冲击。然而,她对时尚的执着追求,加之其“奥地利公主”的身份,却使她成为众矢之的,最终导致了其悲剧性的命运。作者指出,在王室血脉延续的忧虑、法国民众对奥地利的猜忌,以及法国国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玛丽身陷孤立无援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服装、头饰与珠宝这些时尚的“外在标志”,成为玛丽彰显乃至攫取权力的独特工具。
书中通过细致入微地审视玛丽的生平与装束所引发的社会政治动荡,揭示了其背后惊人的连贯性与力量。通过对玛丽人生起伏背后的衣装政治的深入考察,为读者提供一条理解这位已被反复剖析,但仍充满魅力的历史人物的新线索。
▌谢幕的黑与白
其实“白色”才是法国末代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留给世人最后的印象,只不过白色所代表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会美化玛丽王后的形象,因此在很多反对者的眼中刻意弱化了这一段记忆,取而代之的是诸如共和派国民公会代表、艺术家达维德所做的画,玛丽王后只是一个失了权势的彪悍干瘪老太婆,完全一副丧家犬的模样。
实际上在断头台前,在上万名法国民众前,玛丽王后精心打扮了自己,她穿着最爱的乌梅色鞋子,一条洁净的白色衬裙,崭新的白罩衫,素雅的白色便袍,颈间围着她最漂亮的一条平纹细布三角巾。她一改之前为了给路易十六守丧而穿的全黑素装,穿上了一身全白的服饰,在她的侍女罗莎莉的回忆中,关在监狱中的玛丽王后,一直保存着一件白罩衫,似乎就是为了处决这一天而准备的。
在这之前,玛丽王后在监狱中一直都是一身黑色,那黑色既是为了给路易十六守丧,又是她母国奥地利的代表色,还是已故的玛丽亚·特蕾西娅的标志性服饰,这套服饰让讨厌她的人看不顺眼。他们攻击她,说黑色丧服是其罪恶心灵的外化标志,黑色正好是她罪恶灵魂的完美体现。玛丽王后加黑色,成为人民谴责的解读素材,她的外在一直是人们的焦点,无论赞美还是恶评。而在她人生的最后一幕中,她穿上了一身白
色,与之前妖魔化的黑色服饰完全相反。一身朴素的白衣是人们对她最后的印象,在刑场上血红与洁白,带走了这个“臭名昭著”的时尚女王。
玛丽王后是奥地利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最小的女儿,出生在欧洲王室的女性政治婚姻是她们必然的宿命。当玛丽14岁时,她便被送往法国,与路易十五的孙子、法国太子路易·奥古斯特成婚,以结束奥地利与法国之间多年的战争。
对于这样一个身份特殊的女人,玛丽王后虽然不喜欢路易十六,但从奥地利的宫廷到法国的宫廷,她始终在享受王室带来的财富与惬意。在法国宫廷,玛丽王后迅速成为时尚的引领者。她不仅引领了当时法国的时尚潮流,还通过服饰和打扮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她的衣橱里充满了奢华的服饰,从精致的胸衣到夸张的裙摆,每一套服装都经过精心设计,成为贵族们竞相模仿的对象。她的时尚品位不仅冲击了当时法国乃至欧洲在服饰和礼仪上的保守落后,也让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女王”的项链
在《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中,作者指出,玛丽王后的服饰与时尚选择并非仅仅是个人爱好的体现,它们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在法国宫廷,服饰不仅是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政治权力的体现。玛丽王后虽然是法国国王的妻子,但背后依靠的是奥地利,玛丽王后通过她的时尚选择,向外界传递出她对权力的掌控和对政治局势的理解。
法国王室脱离民众的奢侈生活,人民积攒的不满,就隐藏在玛丽王后高调的时尚炫耀背后。较为突出的就是“项链事件”。1772年,路易十五为了讨其宠爱的情妇杜巴利夫人的欢心,命令巴黎珠宝匠打造一条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这条项链镶嵌了数百颗完美无瑕的钻石,其华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路易十五突然去世,项链也就成为无主之物。
路易十六曾想让这条项链成为新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礼物,但玛丽拒绝了这一提议。她认为,这样一笔巨款用于军舰装备更为合适,或者她根本不想佩戴为其他女人设计的首饰。这条项链被尘封多年,直到一个名叫让娜·德瓦卢瓦-圣雷米的女人出现。
让娜构筑了一个计划,谎称是玛丽王后的闺蜜,利用这条项链来获得财富、潜在的权力及王室赞助。让娜编织了一系列谎言来骗取红衣主教罗昂的信任,她谎称王后想买这条项链,但不愿公开购买,希望罗昂作为秘密中间人。罗昂信以为真,前去商讨购买事宜,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了款项。然而,项链并未出现在王后手中,而是被让娜及其丈夫秘密带到伦敦拆散出售。当罗昂无法支付尾款时,珠宝商冲进王宫找玛丽王后对峙,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罗昂被逮捕并关入巴士底狱,让娜也被捕入狱。然而,由于让娜的逃走,她的丈夫被判终身在桨帆船服役。舆论因此次审判变得十分激动,玛丽王后的声誉严重受损。许多人坚信王后利用让娜作为工具来打击她所厌恶的罗昂,这进一步加剧了王后形象的恶化。
钻石项链事件在法国民众眼中严重损毁了波旁王朝君主政体的声誉。玛丽王后因此更加不受欢迎,各种恶毒谣言四起,使她成为丈夫的负担。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几年里,这一事件成为推翻波旁王朝的重要导火索之一。尽管玛丽王后可能并未直接参与这一阴谋,但她终究未能摆脱公众认为她奢靡及犯有欺诈的印象,加剧了民众对王室的不满和愤怒。
▌成为革命符号
玛丽王后,自踏入凡尔赛宫的那一刻起,便对那里繁复至极的宫廷礼仪心生厌倦。她的日常生活,每一个细微举动都仿佛舞台上的表演,时刻处在贵族与平民的审视之下,这让她感到窒息。登基后,她对这些礼节的蔑视更是肆无忌惮,公然挑战着历史悠久的王室规矩——为君主服务者须隔绝外界商业往来。她破例允许自己的供应商在巴黎继续营业,服务于其他顾客,这一行为使得王室的衣服款式,普通贵族也能接触到,也能拥有。这个举动扩散了她在时尚方面的影响力,并引领了全巴黎乃至全欧洲的时尚风潮,她享受着这份瞩目。
玛丽王后的时尚服饰在普通民众心中却引发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她的奢华与张扬让普通民众感到羡慕与向往,他们渴望能够拥有与王后相似的服饰,体验那份高贵与优雅。另一方面,她的时尚选择也被视为腐败与奢侈的象征,让普通民众对贵族阶层产生了不满与反感。在大革命的浪潮中,玛丽王后的时尚服饰更是成为攻击的目标,被视为导致社会动荡与不平等的根源之一。
当大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玛丽·安托瓦内特试图重新拥抱那些曾被自己厌弃的宫廷传统与权力时,或许她的心中会回荡起母亲昔日的警告:“你将后悔,但那时悔之晚矣。”她或许未曾预料到,自己早年对时尚界的影响,悄然间已为大革命的浪潮铺垫了道路,那场革命最终终结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而她,也成了这一变革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革命期间,她的服饰与时尚选择成为革命者攻击的目标。他们指责她挥霍无度、不顾民众疾苦,将她视为旧制度的象征。在革命中,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角色复杂而矛盾。她既是时尚的引领者,也是政治的牺牲品。在男性主导的政治舞台上,她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存在。尽管她努力通过时尚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地位,但她的努力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在革命期间,那些她曾努力彰显的东西,成为她的罪证,又或者是一种符号,让她和王室的糜烂与腐败牢牢地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