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婧祎这身红蓝衣裙还挺特别?

发布时间:2025-04-13 11:16  浏览量:11

之前古装剧《花间令》中,鞠婧祎一身红蓝衣裙让人印象深刻,裙子上还有花瓣式样的装饰,这种衣服真的存在吗?

先说结论。这种三角状装饰单品可称为“”、“垂髾”,因形似圭状而得名,装饰袿的衣服泛称为“袿衣”,是一种礼服。关于“袿衣”的最早文献记录见于宋玉《神女赋》“振绣衣,被袿裳”,挺起来就很浪漫,这可能是传统服饰体系里最接近神仙服的一种衣服了。目前具体结构不详,但从绘画作品中大概可以推测出其大致形态。

我们先来看看“”是什么,袿衣描述中“其下垂者,上广下狭”,类似倒三角的形态。袿衣顾名思义就是将“袿”这种装饰放到衣服上。不过,袿衣这种衣服目前来说很含糊,曾有说曾是后妃命妇的礼服,也在神仙仕女绘画里频繁出现(比如宋玉《神女赋》“振绣衣,被袿裳”),但具体形态我们只能通过俑和画作来探知。

和袿衣息息相关的一个名词“垂髾”,也出自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的 “蜚襳垂髾”,西晋司马彪(243年-306年)认为“”是飘带,是袿饰;“”即“燕尾”,唐代李善曾注释这两个都是袿衣的必备装饰,之前古装剧《度华年》里就出现这种类似服装,所以带垂髾的服饰统称“袿衣”。这里要提的是,垂髾不是款式固定名词,而是一种带燕尾或者袿角的装饰。

所以袿衣这种服饰,按目前能探索的文物、在此猜测可理解为四种常见状态(欢迎讨论),分袍式、长衣式、裙襦式、配件式,即都将右襟下摆裁为刀圭形的衣角,做成了不同结构的装饰;其中,袍式和长衣都属于连裁。

1. 袍式在先秦时期比较常见,一种是衣服下摆直接加延长袿/燕尾摆,在楚墓帛画等文物中可见,尤其西汉汉墓中常见的燕尾直裾应也是袍式袿衣的一种变体。

2. 长衣式,即变化后的燕尾状,如狮子山兵马俑中燕尾长襦可见,但这种所发现的场景上都不属于礼服。

3.裙襦式是上衣下裙分体后下摆加袿角的衣服,类似《女史箴图》《洛神赋》《列女仁智图》里下裙带垂髾的形象,虽不明结构,但看似是连在下裙上(也可能是里面的袍服)外穿或内叠穿出了垂髾的效果。

4.包含类似蔽膝式袿饰配件,多作为装饰单品。也就是度华年里见到的服饰。

有意思的是,袿的配件不仅仅是装饰在下裙上,还有挂在领口、披肩、后背的,这些状态也随着更多文物角色发现而丰富。按使用礼仪场景来分,袿饰长度有长到拖尾,也有不拖尾的。还有一些袿的组合词汇,因为考究较少、暂且不列入讨论。

鞠婧祎穿的这身为南北朝流行的大袖襦裙,内搭裲档(一种方形前后两片内衣,有肩带,参考上图外穿形态,也可以内搭),下身搭配垂髾装饰,走起路来会有飘飘欲仙之感。

这种“长角”的裙摆,走起来甚至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对于这款历经千年最仙姿缥缈的汉服,大家有大概的了解了吗?你喜欢吗?喜欢记得转发关注哟!

外部推荐